一、目的意义为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全,保证教学有序进行,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,规范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行为,针对空气污染等突发事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对策,降低突发事件对我校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伤害,根据市区教育局的通知精神,结合我校实际,特制定本应急预案。
二、工作原则
1.以人为本,减少危害。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中,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,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,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,并切实加强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。
2.居安思危,预防为主。各班主任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,高度重视,坚持预防为主、常抓不懈,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,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,认真做好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。
3.统一领导,分级负责。我校成立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,全面负责本校对重污染天气处置工作。在上级政府和市教育局指导下,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管理体制。
三、组织管理成立大气重污染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
组长:校 长 副组长:副校长
成员:全体行政人员 全体班主任 全体体育教师
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:负责统一决策、组织、指挥校内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行动,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。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政府、教育局请示报告。 四、等级分类应急处置
根据学校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,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分为一级、二级、三级、四级,分别用红色、橙色、黄色、蓝色标示。
1.四级预警
经监测预测,城市未来1天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,即空气质量指数(AQI)在201—300之间,发布蓝色预警,启动Ⅳ级应急响应。
学校应采取措施:适当减少户外教学活动;通知全校师生,提出防护指导;加强对大气重污染情况下师生自我保护教育。
2.三级预警
经监测预测,城市未来2天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,即空气质量指数(AQI)在201—300之间,发布黄色预警,启动Ⅲ级应急响应。
学校应采取措施:减少户外教学活动;适当调整教学计划;通知全校师生,提出防护指导;加强对大气重污染情况下师生自我保护教育。
3.二级预警
经监测预测,城市未来1天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,即空气质量指数(AQI)在301—450之间,发布橙色预警,启动Ⅱ级应急响应。
学校应采取措施:停止户外教学活动;对教学计划作适当调整;通知全校师生,提出防护指导;加强对大气重污染情况下师生自我保护教育。
4.一级预警 经监测预测,城市未来1天空气质量为极重污染,即空气质量指数(AQI)达到451以上,发布红色预警,启动Ⅰ级应急响应。
学校应采取措施:停止教学活动。停课期间,教师正常到校,家中无人照顾的学生可以送到学校,学校应开放图书馆、科技室等活动场所,供学生活动;适当调整教学计划;通知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,提出防护指导;加强对大气重污染情况下师生自我保护教育;稳定师生、家长情绪,做好思想工作;做好值班、校园安全、仪器设备维护等工作。
五、工作要求
1.在市教育局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,学校积极落实人员,明确责任,相互支持、相互配合,细化工作措施,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。
2.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,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。加强人员培训,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,提高队伍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,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。
3. 加强应急值班,保证通讯联络畅通。收到上级发布的相应预警后,应立即电话报告领导小组组长、副组长,并按领导要求开展工作。校内采取电话、手机短信、广播、网络、校讯通等方式及时向老师、学生和学生家长公布空气预警信息。校内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工作,由 夏玉琼 负责。
4.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,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分级以及防护措施,保持镇静,听从指挥;同时做好家长的工作,争取他们的支持。
5.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,在接到市应急办和有关部门发出的终止响应通知后,解除相应的应急响应。解除应急响应后,通知师生,并按调整后的教学计划,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。
6. 在应急响应终止后,各学校要将应急措施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教育局,并对学校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,提出改进意见及下步整改方案。
六、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